為什麼文化差異研究對於行銷Marketing很重要?文化是我們生活方式和個性的總和。乍一看可以說,文化就是我們所是的東西,即我們的穿衣方式、飲食、思考、學習、態度、信仰、價值觀、社會規範等都包含在我們的文化中。澳門這片獨特的地方,看的是香港媒體,本地商業案例可謂0份有用的報告。文化對行銷有很大的影響,營銷人員在向消費者提供產品之前必須深入研究當地文化,目的是向客戶傳達產品特性並影響客戶進行購買。
對於啤酒,FunnyEye 創辨人Crystal 在經營精釀啤酒的4年當中,對於市場有一番獨特的看法,以下是收錄自 NextPage 2021年10月與 Crystal 在酒廠的採問。
啤酒在歐洲
人們甚至在早晨或中午就會飲一杯小酒,特別是英國的男性,早上一 Pite 啤酒很常見;足球比賽結束後,到附近的酒吧聊天再手抓一Pite啤酒也並不出奇。但是在亞洲地區,飲酒的時刻往往發生在晚上,當大家工作結束時,就會與朋友相約一同去酒吧放鬆娛樂。這樣文化差異、消費行為、消費習慣,企業往往會做出不同的營銷策略,以適應消費者習慣性購買行為。
澳門人偏好十點後的 Happy Hour
在飲酒文化方面,歐洲與亞洲有著顯著的區別,學術上稱為是消費行為差異(Consumption Behavior Differentiation)。歐洲人認為飲酒是平常不過的日常飲料,與朋友共進午餐時,慶祝感恩節、母親節等大小節日時,他們都喜歡讓飲酒作為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在亞洲人眼裡,飲酒一般是為了慶祝或者釋放壓力。不只是歐洲與亞洲這樣較為明顯的由地區遙遠帶來的差異,甚至在鄰近的地區香港,也有些許不同。
常聽香港人說「收工去 Happy Hour」,創人辨 Crytal 了解到香港的啤酒市場。原來因為交通問題,香港人下班回家都要 1小時,市區和住宅常常距離遙遠,香港的上班一族下班後偏好馬上去飲杯啤酒,待工作社交活動的一天結束後,才回家梳洗休息。澳門人則恰恰相反,大家習慣下班後回家休息,更換套舒服的衣服,再出行進行社交小酌。
兩個如此相似的地方,卻出現此消費行為的差異呢。
大部份人認為「啤酒是用來劈」
消費習慣是人們對於某類商品或某種品牌長期維持的一種消費需要,它是個人的一種穩定性消費行為,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慢慢積累而成的,反過來它又對人們的購買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澳門消費者目前對手工精釀啤酒的認知度仍處在發展階段,普通工業啤酒才是他們的主要消費產品。隨著年輕一代「劈酒文化」的興起,「重量而不重質」的現象愈發普遍。廉價的工廠啤酒讓人們痛快暢飲,對啤酒的質量反而沒那麼高,眾多消費者更看重低廉的價格。「啤酒,就是用來劈!」
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和產品本身的價值落差什大,Crystal 說行銷的任務就是教育市場,我們不停尋找市場聽得懂的「文字」,市場能理解的味道繼而有能力分辨精釀啤酒和消費性啤酒差異。其中一個成功的策略就是當時的澳門市場對「原漿啤酒」認同感十足,Crystal 回憶說道,當時廣告一出,受眾馬上給出的回饋反應比起「手工啤酒」、「精釀啤酒」或其他口味的啤酒好太多倍了。因為早一年前青島啤酒就推出原漿產品,大力在中國內地瘋狂推行,此風吹到澳門。因此創辨人說托「青島原漿」的福,有幸搭上「原漿」一車進入澳門消費市場。
總結:我們從消費者熟悉的文化出發
針對澳門消費者目前對手工精釀的認知並不全面的現象,Funny Eye 的創辦者 Crystal 提到,與其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成本去教育消費者對手工啤酒的認識,他們試著去接觸並靠近消費者的認知,根據“消費者認識什麼?喜歡什麼?”出發。
我們改變不了市場,就改變自身產品。根據這個想法,Funny Eye 除了上述提到的「原漿啤酒」,也推出了茶味啤酒。儘管本地人對手工啤酒並不了解,但是茶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。因此,Funny Eye 又找到下一個“敲門磚”–茶,推出了他們的第一款茶味啤酒。
市場文化的不同往往會帶來不一樣的經營狀況,而優秀的企業家會根據不斷變化的市場及時作出內部調整,減少損失,實現企業的目標。